成都数字影像文创产业园1期项目落地到现在,已经累积孵化文创IP企业两百余家,产生的文创IP超过八百余个,由于产业园的运营实力不断增加,在资本市场的关注下,成都数字影像文创产业园和香港资本投资市场在多轮洽谈后,现已经初步敲定合作方案,准备以成都数字影像文创IP交易中心的落地为契机产生深度合作。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成都数字影像文创产业园执行董事王凯先生,邀请他为我们做数字影像产业的发展规划做简单介绍。

在成都发展数字影像相关产业是让成都成为文化名城的必备之路
数字影像是驱动产业升级、传统产业转型的必备载体。具相关国际咨询公司的统计,仅仅中国西南区域,数字影像产业规模的潜力就在千亿级别,如何把这样规模的产业进行融合发展、以成都、重庆两地为核心,加速推动中国西部的城市化进程非常重要。作为娱乐之都的成都,在数字影像相关产业每年增速也是百亿级别的规模,其中文创IP类的增速正在明显加快。以成都数字影像文创产业园为载体,打造成都数字影像文创IP交易中心是非常明确的做法。王凯先生表示,成都数字影像文创IP交易中心将是全国文创IP交易市场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,成都本来已经成为全国软件名城,数字IP的产量已经名列前茅。在本土打造这样的IP交易中心,可以吸引更多创作者和相关产业汇聚成都,加速成都的经济发展。

采用线上+线下协作模式让数字IP的产需双方快速对接
对于大部分数字IP的交易方式来看,仍然依托在以线上交易为主。例如北上广等城市有大量的数字IP交易平台,在搭建了平台后,通过吸引全国的IP创作者进入平台并进行相应的合作展开。为了让数字IP的交易进入2.0时代,王凯先生依托成都数字影像文创产业园的运营实力,在成都落地全国首家线上线下结合的IP交易中心。通过线上+线下的融合方式,让数字IP的产需双方能做到更好的对接。“就像我们打造了一个IP商场一样,我们现服务于成都市场,再面向全国市场,让所有IP需求方能在这里得上百家IP出品平台和上千个IP中找到自己最满意的那一个!” 王凯先生所说的这句话虽然简单,但却包含了交易中心的运营逻辑,那就在于融合、集中、便捷。这样的交易市场,由于其先天的背书实力,不仅能让更多的IP创作者汇聚在这里,更能帮助他们快速地进行变现,比起传统的线上交易平台,更容易了解市场动态,产生实际的交易转化。

“接下来我们将择机开展集中签约,让第一批300家IP创作者完成落地”
受新冠疫情的影像,本来在成都数字影像文创产业园开展的“IP创作者助力计划”进行了延期,在第一批IP创作者落地后,相关的其他项目将正式开展运作。成都数字影像文创产业园王凯先生说,“我们也希望更多IP创作者能关注这里”。例如产业园自身的泛IP就已经达到40余个,除了类似于泡泡马特的形象IP外,还有品牌IP等多品种,例如现打造的另一个针对全国职业摄影培训的品牌51学摄影(www.51xsy.cn)就是其中一个。
我们相信,当
成都数字影像文创IP交易中心落地后,必定能够让全国文创IP交易市场获得更多的发展可能!
中国数字报首发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