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tline / 热线电话
Hours / 服务时间
9:00 AM - 18:00
PM
记得三年前,我还是个只会用美颜相机+网红滤镜的"照骗选手",直到在春熙路偶遇一群拿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,才惊觉原来真实的影像可以这么有感染力——那天成都的晚霞像打翻的调色盘,而他们的镜头正记录着这座城市最生动的模样。
第一阶段:滤镜依赖症患者的觉醒刚开始玩摄影时,我沉迷于各种APP的预设滤镜。直到在成都摄影培训王老师的体验课上,他让我们关掉所有后期效果:"真正的摄影是用光影作画,不是用特效贴膏药"。这句话像盆冷水浇醒了我——那些过度修饰的照片,就像加了十层奶盖的奶茶,早就喝不出茶的本味。
第二阶段:发现生活的"电影感"王老师有个超酷的教学方式:带着学员扫街探店。在镋钯街的老茶馆,他教我们用前景构图拍茶碗蒸腾的热气;在Cosmo的潮牌店,带我们玩转几何光影。最绝的是他总结的"3秒法则"——"按下快门前默数3秒,这世界总会给你惊喜"。上周我在望平街就靠这招抓拍到猫咪跳上咖啡杯架的瞬间,朋友圈直接炸了。
第三阶段:找到自己的视觉语言现在我的摄影包里常备两样东西:王老师送的测光表和自己的灵感手账。他总说:"技术可以速成,但审美需要喂养"。跟着他分析王家卫的色调、滨田英明的空气感,我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九宫格,有人拍的是打卡照,有人拍的是故事。最近尝试用成都的阴天拍出日系透明感,居然被本地摄影号转载了!
给新手的3个走心建议现在回头看,摄影带给我的不仅是点赞数,更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。就像王老师结课时说的:"最好的相机是你养成摄影思维的大脑"。对了,他下个月要开夜间摄影工作坊,据说要教怎么把火锅店拍出赛博朋克感——这很成都,也很年轻人!